“尽管欧盟电力行业时常哀叹欧洲在太阳能产业上输给了中国,但他们似乎忽视了一个事实,即欧洲的风能产业目前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。”
(资料图)
8月11日,欧盟内部智库欧洲政策战略中心前负责人安·梅特勒(Ann Mettler)在“政治新闻网”欧洲版发表文章,称欧盟的风能产业遭遇了“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”。她认为,在通货膨胀、去工业化、供应链危机等因素影响下,欧洲风电产品正变得愈发昂贵和低效,可能丧失与中国竞争的能力。
梅特勒称,在充裕的研发资金、慷慨补贴和有利政策的支持下,欧洲风能产业已经平稳发展了数十年,全球前15名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中就有5家来自欧洲。随着欧洲全面开展能源转型的背景下,人们曾以为欧盟风能产业将会“蓬勃发展”。
但这名前欧盟官员指出,现实情况与预期不同,欧盟不少风电企业反而遭遇了盈利困难和亏损的问题。由于新冠疫情引发供应链危机,商品价格飙升,通货膨胀走高,欧洲风力涡轮机的价格在过去两年里上涨了40%多。
资料图:欧洲政策战略中心前负责人安·梅特勒
去工业化、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和投资者信用下降等问题也困扰着欧洲。“欧盟需要采取应对措施,证明降低风险、战略自主和再工业化的目标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”梅特勒写道,“就目前而言,在风能方面,答案似乎是否定的。”
美国彭博社此前也报道称,在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涨、价格压力和激烈的技术竞争的因素影响下,欧洲风电企业面临紧迫的财政压力,他们正努力将需求转化为利润。部分风电巨头一度缩减开支,试图通过提高价格、精简产品阵容和控制生产成本的方式提高利润。
另一方面,欧盟在政策上的迟缓动作也阻碍了风电企业的发展。梅特勒称,在风电企业寻求用更先进的设计和更便宜的价格争夺市场的同时,欧盟的公共部门却以“蜗牛般的速度”运行,风电项目审批速度极为缓慢,往往会让一个项目停滞数年之久。
雪上加霜的是,一些资金紧张的欧洲国家政府已经开始采取“负补贴”招标,这意味着项目开发商反而需要向政府付钱以获取风电场的开发权。例如,英国石油公司和道达尔能源公司在7月的一次招标中胜出,将向德国政府支付126亿欧元,以获得北海和波罗的海4处海上风电场的开发权。
梅特勒指出,尽管这两家能源巨头拥有充裕的资金,但成本必然会被转嫁到供应链上,让那些处境岌岌可危的风电供应商面临更大的困难。
资料图:德国勃兰登堡州一处风力发电场 图自视觉中国
相比之下,中国制造的风力发电设备在欧洲的销量稳步上升,“虽然欧盟市场还没有被占领,但从周边地区来看,这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:从塞尔维亚、土耳其到乌克兰,中国的风力涡轮机要么已经完成安装,要么就是在部署、建设和规划之中。”
梅特勒直言,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现在欧盟制造的风电设备实在过于昂贵和低效,很难与中国产品竞争。如今,前15名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中,已有9家是中国企业。
她认为,只有通过欧盟的政策干预才可能扭转欧洲风电行业的颓势。她呼吁欧盟领导人尽快召开“圆桌会议”,让风电设备制造商、政府官员、公用事业公司、项目开发者、公共金融机构等风电价值链的关键参与者共同讨论解决方案。
“在太阳能方面,自满的欧洲败给了快速崛起的中国,或许还算是情有可原。”梅特勒最后写道,“但在风能方面,欧洲现在可能失去一个前景光明、需求空前的产业,而且这个产业还与欧盟应对气候变化、加强能源安全韧性等核心政策高度契合。但这一次,欧洲只能怪它自己。”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